丁肇中教授在山大谈国际空间站的AMS实验
浏览量:640 回帖数:3
1楼
报告中,丁肇中教授数次提及与山东大学的愉快合作,对山大学者“在同一时间投入全部精力做一件事”的科研精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丁肇中教授的讲解风趣幽默、深入浅出,现场气氛热烈,掌声经久不息。在随后的提问环节中,丁肇中教授又以诙谐的谈吐回答了数名山大学子的提问。山东大学学术研究部部长赵显主持了报告会。AMS热系统首席科学家程林教授、国际处处长佟光武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见。
山东大学于2004年参加AMS项目,程林教授担任热系统首席科学家,全面负责热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在AMS研究过程中,山东大学AMS团队在程林教授带领下,提出了大型科学仪器太空运行的散热蓄热协同原理、周期性冷热交替的最小温差原理和不稳定分散热源的最优传热方法,解决了粒子探测仪在国际空间站运行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不同结构形式的散热元件,保证了系统的高效散热以及温度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提出了利用热管既作为散热元件又作为局部支撑元件的思路并构建了一种新的特殊结构的热管,设计完成了主散热板,全面完成了热控制系统的热分析及其热控元件的相关设计。山东大学研究设计的AMS热系统成为国际空间站上中国制造的唯一大型组件。
报告中,丁肇中教授数次提及与山东大学的愉快合作,对山大学者“在同一时间投入全部精力做一件事”的科研精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丁肇中教授的讲解风趣幽默、深入浅出,现场气氛热烈,掌声经久不息。在随后的提问环节中,丁肇中教授又以诙谐的谈吐回答了数名山大学子的提问。山东大学学术研究部部长赵显主持了报告会。AMS热系统首席科学家程林教授、国际处处长佟光武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见。
山东大学于2004年参加AMS项目,程林教授担任热系统首席科学家,全面负责热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在AMS研究过程中,山东大学AMS团队在程林教授带领下,提出了大型科学仪器太空运行的散热蓄热协同原理、周期性冷热交替的最小温差原理和不稳定分散热源的最优传热方法,解决了粒子探测仪在国际空间站运行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不同结构形式的散热元件,保证了系统的高效散热以及温度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提出了利用热管既作为散热元件又作为局部支撑元件的思路并构建了一种新的特殊结构的热管,设计完成了主散热板,全面完成了热控制系统的热分析及其热控元件的相关设计。山东大学研究设计的AMS热系统成为国际空间站上中国制造的唯一大型组件。
2008/3/19 1: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