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滏阳河畔》 小说连载
浏览量:1142 回帖数:19
1楼
滏阳河畔
潘英杰
写在前面的话:如果有一天你去了邢台市的隆尧县,顺着滏阳河的河堤公路就可以到达千户营,随便问一个三十岁以上的人:“你知道起来吗?”他会回答:“哦,那个疯子早就死了”,如果你再问:“起来是怎么疯的?”都会说:“是他娘的病把好好一个孩子给愁疯啦”。………作者。
腊月初九一早,雪已经不下了,街上的积雪只有两三寸厚,却是很冷,西北风并不猛,却能够透过棉衣穿过皮肉直接刺痛骨头。
因为临近年关的原因,今天赶集出摊贩子们来的比往常要早,人也明显比以往更多。他们一边舞动自己带来的扫把卖力地打扫头一天圈占的摊位,一边相互说笑打招呼。
一个妇女忽然惊恐叫喊起来,扔掉手里的扫把跳出好远,周围的人纷纷围拢过去,看见一个人形蜷缩在墙角,半张脸隐在雪下,看不出模样,半截小腿暴露着,雪和衣服都没能盖住,光溜溜的颜色紫青。
胆大的男子扫掉那家伙身上是积雪,露出一个完整的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短小的棉袄没有一个扣子,敞着骨骼凹凸的胸,破旧的棉裤更是短小,就像现代城里女子的七分裤,手里还紧紧攥着一个脏兮兮的破书包。
“是起来”,“起来死了”,“一看左手拿着书包就知道是他”“起来,起来,这次你是起不来喽”,“眼看着就过年了,这孩子冻死大街上…….真可怜啊”…….
围观的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着,感叹着。
有人像往常一样从袋子里拿出两个苹果扔到起来眼前的地上,唠叨着:“这个集我多给你一个啊,吃饱点好上路,这个年不过也罢,省的遭罪…..”
点心,萝卜,鸡蛋,粉条,煎豆腐,还有猪肉……..所有的贩子都掏出一点“货”堆到起来面前,就像以往赶集一样他们照例舍给起来一口。
还是剃头的刘瘸子胆子最大,竟然踮着脚走到死人面前蹲下,用热腾腾的毛巾给他擦脸,又用推子把茅草一样的头发一撮一撮理掉,人们终于看清楚起来原本是一个白净俊朗的青年,最后刘瘸子又把那块给起来擦脸的毛巾仔细地缠在这颗冰凉的光头上,算作一顶寿冠,再将自己身上的军大衣脱下,也覆盖在死人身上,恐怕这是这家伙这辈子穿过的最暖和的棉衣了,可惜他已经再也感觉不出人间的冷暖。刘瘸子双手抱拳:“孩子啊,一块在千户营集上混了六七年了,往常都是大伙供着你吃穿,今天你要走了,大爷给你置办了这身行头,合不合身的凑合着穿走吧,等到了那边儿啥都不缺,再不用受这份洋罪了”。
卖香火纸钱的老太太也在起来头前的雪堆上插上三炷香,又焚了几沓黄纸,嘴里嘟嘟哝哝说着听不清楚的“咒语”,挎着篮子晃晃悠悠地离开。
古老的滏阳河曾经奔流不息,没人知道它流淌了几百年还是几千年。听说过邯郸一带的物产就是顺着这条蜿蜒的水路一直漂到商贾云集的天津卫;也听说过只有同邦铁底的滏阳河水才能养育出金身银肚的“滏阳金鲤”;还听说在过雨量充足的年份滏阳河水会在宁晋一带漫过河堤形成一片汪洋,那时候这个地方叫做“宁晋泊”。
自从人山人海的“革命群众”在邢台西南的太行山里筑起一座“人定胜天”朱庄水库,这条古老的水道就成了突然患上前列腺肿大的老头儿,下游的河水从此变的沥沥拉拉时断时续。对此公家给滏阳河作出了一个新的定义:“季节河”。
当时河岸的人们并不清楚“季节河“是什么意思,只是看到河里的水干了,船没了,再也没有鱼吃了…….
几年以后他们终于总结出了“季节河”真正含义:那就是在干旱的春天缺水的季节河床龟裂鱼死虾绝,等到雨季农田积水的时候,河水没准哪天突然猛烈奔涌袭来,将河滩庄稼连同在河底吃草的牛羊,甚至连同放羊的老头儿一起卷走…….
一个善良与悲凉交织的故事就从这个年代展开。
赵庄,隶属于邢台地区隆尧县千户营公社,是一个坐落在滏阳河的西岸小村子,沿河往北走三里地就是人民公社所在的千户营。
今年夏天是赵庄小学乃至整个赵庄村欢腾的日子,因为这个牛眼小村儿竟然有五男四女九个孩子一举考中了千户营的初中,如此巨大的丰收对于赵庄小学是空前的胜利,对周围所有的村子也都是一段佳话,一个神话。
孟翔,一个11岁的嘎小子,是此次赵庄升学大丰收中最耀眼的一颗“硕果”,他的升学考试成绩是152分,在全公社排在第三。
开学的时候已经进入多雨的季节,暴涨的滏阳河水就快淹没二河滩上的山药了,孟翔带着四个男生顺着河沿嬉戏打闹着一直往北走。
热了,他们把书包连同背心裤衩往河边的树叉上一挂,五个赤条条小童子在水边列成一排,一齐喊着一二三,扑通通栽进河里。
在水里折腾累了饿了,河滩上就有现成的吃头,折一根拇指粗的树棍,使劲插到山药秧根起的裂缝里,用力一撬,就会弄出一颗拳头大小的山药蛋子,可以用手或者肚皮蹭蹭直接啃,如果不嫌麻烦,也可以在柳树上轻轻的转着圈磕,等表面都磕软了就可以剥出一个溜滑白光的芯,不过这样费劲巴力弄出来的别看样子挺像是剥了皮的熟鸡蛋,其实也并不比在肚皮上蹭过的好吃。
记不清一路下过几次河,更不知道一路吃了几块山药,等五个头发流水气喘嘘嘘的落汤鸡赶到学校的时候早已经开课了。
虽然正对学校的影背墙上写着“欢迎新生入学”的大红标语,但是愤怒的老师还是对着五个头一天前来报到的新生吼道:“滚出去”。(未完待续)
滏阳河畔
潘英杰
写在前面的话:如果有一天你去了邢台市的隆尧县,顺着滏阳河的河堤公路就可以到达千户营,随便问一个三十岁以上的人:“你知道起来吗?”他会回答:“哦,那个疯子早就死了”,如果你再问:“起来是怎么疯的?”都会说:“是他娘的病把好好一个孩子给愁疯啦”。………作者。
腊月初九一早,雪已经不下了,街上的积雪只有两三寸厚,却是很冷,西北风并不猛,却能够透过棉衣穿过皮肉直接刺痛骨头。
因为临近年关的原因,今天赶集出摊贩子们来的比往常要早,人也明显比以往更多。他们一边舞动自己带来的扫把卖力地打扫头一天圈占的摊位,一边相互说笑打招呼。
一个妇女忽然惊恐叫喊起来,扔掉手里的扫把跳出好远,周围的人纷纷围拢过去,看见一个人形蜷缩在墙角,半张脸隐在雪下,看不出模样,半截小腿暴露着,雪和衣服都没能盖住,光溜溜的颜色紫青。
胆大的男子扫掉那家伙身上是积雪,露出一个完整的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短小的棉袄没有一个扣子,敞着骨骼凹凸的胸,破旧的棉裤更是短小,就像现代城里女子的七分裤,手里还紧紧攥着一个脏兮兮的破书包。
“是起来”,“起来死了”,“一看左手拿着书包就知道是他”“起来,起来,这次你是起不来喽”,“眼看着就过年了,这孩子冻死大街上…….真可怜啊”…….
围观的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着,感叹着。
有人像往常一样从袋子里拿出两个苹果扔到起来眼前的地上,唠叨着:“这个集我多给你一个啊,吃饱点好上路,这个年不过也罢,省的遭罪…..”
点心,萝卜,鸡蛋,粉条,煎豆腐,还有猪肉……..所有的贩子都掏出一点“货”堆到起来面前,就像以往赶集一样他们照例舍给起来一口。
还是剃头的刘瘸子胆子最大,竟然踮着脚走到死人面前蹲下,用热腾腾的毛巾给他擦脸,又用推子把茅草一样的头发一撮一撮理掉,人们终于看清楚起来原本是一个白净俊朗的青年,最后刘瘸子又把那块给起来擦脸的毛巾仔细地缠在这颗冰凉的光头上,算作一顶寿冠,再将自己身上的军大衣脱下,也覆盖在死人身上,恐怕这是这家伙这辈子穿过的最暖和的棉衣了,可惜他已经再也感觉不出人间的冷暖。刘瘸子双手抱拳:“孩子啊,一块在千户营集上混了六七年了,往常都是大伙供着你吃穿,今天你要走了,大爷给你置办了这身行头,合不合身的凑合着穿走吧,等到了那边儿啥都不缺,再不用受这份洋罪了”。
卖香火纸钱的老太太也在起来头前的雪堆上插上三炷香,又焚了几沓黄纸,嘴里嘟嘟哝哝说着听不清楚的“咒语”,挎着篮子晃晃悠悠地离开。
古老的滏阳河曾经奔流不息,没人知道它流淌了几百年还是几千年。听说过邯郸一带的物产就是顺着这条蜿蜒的水路一直漂到商贾云集的天津卫;也听说过只有同邦铁底的滏阳河水才能养育出金身银肚的“滏阳金鲤”;还听说在过雨量充足的年份滏阳河水会在宁晋一带漫过河堤形成一片汪洋,那时候这个地方叫做“宁晋泊”。
自从人山人海的“革命群众”在邢台西南的太行山里筑起一座“人定胜天”朱庄水库,这条古老的水道就成了突然患上前列腺肿大的老头儿,下游的河水从此变的沥沥拉拉时断时续。对此公家给滏阳河作出了一个新的定义:“季节河”。
当时河岸的人们并不清楚“季节河“是什么意思,只是看到河里的水干了,船没了,再也没有鱼吃了…….
几年以后他们终于总结出了“季节河”真正含义:那就是在干旱的春天缺水的季节河床龟裂鱼死虾绝,等到雨季农田积水的时候,河水没准哪天突然猛烈奔涌袭来,将河滩庄稼连同在河底吃草的牛羊,甚至连同放羊的老头儿一起卷走…….
一个善良与悲凉交织的故事就从这个年代展开。
赵庄,隶属于邢台地区隆尧县千户营公社,是一个坐落在滏阳河的西岸小村子,沿河往北走三里地就是人民公社所在的千户营。
今年夏天是赵庄小学乃至整个赵庄村欢腾的日子,因为这个牛眼小村儿竟然有五男四女九个孩子一举考中了千户营的初中,如此巨大的丰收对于赵庄小学是空前的胜利,对周围所有的村子也都是一段佳话,一个神话。
孟翔,一个11岁的嘎小子,是此次赵庄升学大丰收中最耀眼的一颗“硕果”,他的升学考试成绩是152分,在全公社排在第三。
开学的时候已经进入多雨的季节,暴涨的滏阳河水就快淹没二河滩上的山药了,孟翔带着四个男生顺着河沿嬉戏打闹着一直往北走。
热了,他们把书包连同背心裤衩往河边的树叉上一挂,五个赤条条小童子在水边列成一排,一齐喊着一二三,扑通通栽进河里。
在水里折腾累了饿了,河滩上就有现成的吃头,折一根拇指粗的树棍,使劲插到山药秧根起的裂缝里,用力一撬,就会弄出一颗拳头大小的山药蛋子,可以用手或者肚皮蹭蹭直接啃,如果不嫌麻烦,也可以在柳树上轻轻的转着圈磕,等表面都磕软了就可以剥出一个溜滑白光的芯,不过这样费劲巴力弄出来的别看样子挺像是剥了皮的熟鸡蛋,其实也并不比在肚皮上蹭过的好吃。
记不清一路下过几次河,更不知道一路吃了几块山药,等五个头发流水气喘嘘嘘的落汤鸡赶到学校的时候早已经开课了。
虽然正对学校的影背墙上写着“欢迎新生入学”的大红标语,但是愤怒的老师还是对着五个头一天前来报到的新生吼道:“滚出去”。(未完待续)
签名档
dsfsfs
2009/1/23 15:2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