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
浏览量:510 回帖数:6
1楼
我问过一些在网上质疑卢俊卿的人,包括一些媒体的编辑,你们下结论说卢俊卿心里有鬼,不敢面对媒体,那你们有没有在发表文章前联系一下他,邀请他做一次采访呢?我遇到的几个人都说没有。其实卢俊卿自己也接受了很多媒体的采访,并在电视媒体上公开回答过一些问题,大家是不是应该先认真听一听他的回答呢?如果觉得他的解释不能回答自己的问题,再进行质疑也不迟啊。结果现在的情况是大家在网上一遍又一遍地质疑,但他的回答鲜有人听。其实卢俊卿对公众的质疑,在网上是做了逐条答复的,我就是因为看了他公开的解释觉得比较能自圆其说才为他说话的。甚至有的媒体编辑非常坦诚地跟我说,卢俊卿的解释我确实没有细看,但我又不是写报道的,只是个编辑,有什么义务听他的解释?这就奇怪了,你一遍遍地质疑人家有鬼,却不听人家的解释,这是个什么态度嘛。
我问过一些在网上质疑卢俊卿的人,包括一些媒体的编辑,你们下结论说卢俊卿心里有鬼,不敢面对媒体,那你们有没有在发表文章前联系一下他,邀请他做一次采访呢?我遇到的几个人都说没有。其实卢俊卿自己也接受了很多媒体的采访,并在电视媒体上公开回答过一些问题,大家是不是应该先认真听一听他的回答呢?如果觉得他的解释不能回答自己的问题,再进行质疑也不迟啊。结果现在的情况是大家在网上一遍又一遍地质疑,但他的回答鲜有人听。其实卢俊卿对公众的质疑,在网上是做了逐条答复的,我就是因为看了他公开的解释觉得比较能自圆其说才为他说话的。甚至有的媒体编辑非常坦诚地跟我说,卢俊卿的解释我确实没有细看,但我又不是写报道的,只是个编辑,有什么义务听他的解释?这就奇怪了,你一遍遍地质疑人家有鬼,却不听人家的解释,这是个什么态度嘛。
2011/10/18 0:10:59
2楼
这让我想到过去我在搞大学生辩论赛的时候,有一种辩论风气很常见,就是不要直接面对别人的问题,不要听别人的解释,要把自己要逼问的问题一遍遍重复,以强化在观众心目中的印象。有的老师甚至都把这种方式当作辩论技巧写出来教给学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场国际辩论赛中,人家一个大学的辩论队已经反复解释过某个问题了,结果我们这边的一二三四辩轮番站起来问同一个问题,说我们已经问过八遍了,对方辩友你们还是没有正面回答,其实对方已经回答得很清楚了。
在这种短兵相接的辩论交锋中,因为情绪激烈,观众往往看的不是谁更讲道理,而是看谁在场面上气势更强。所以这个战术在实战中非常有效,大陆辩论队在场面上占了很大的优势,令对方的辩手们心急上火,以至于不情愿再次回答问题,场面上显得好像在逃避问题一样,非常狼狈。如今有些网民们和媒体对卢俊卿的声讨,与这种辩论方式有些类似。
---------------------亮点,这真是一般的大学生辩论赛的硬伤啊!(本人加)
这让我想到过去我在搞大学生辩论赛的时候,有一种辩论风气很常见,就是不要直接面对别人的问题,不要听别人的解释,要把自己要逼问的问题一遍遍重复,以强化在观众心目中的印象。有的老师甚至都把这种方式当作辩论技巧写出来教给学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场国际辩论赛中,人家一个大学的辩论队已经反复解释过某个问题了,结果我们这边的一二三四辩轮番站起来问同一个问题,说我们已经问过八遍了,对方辩友你们还是没有正面回答,其实对方已经回答得很清楚了。
在这种短兵相接的辩论交锋中,因为情绪激烈,观众往往看的不是谁更讲道理,而是看谁在场面上气势更强。所以这个战术在实战中非常有效,大陆辩论队在场面上占了很大的优势,令对方的辩手们心急上火,以至于不情愿再次回答问题,场面上显得好像在逃避问题一样,非常狼狈。如今有些网民们和媒体对卢俊卿的声讨,与这种辩论方式有些类似。
---------------------亮点,这真是一般的大学生辩论赛的硬伤啊!(本人加)
2011/10/18 6:4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