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的新博文—解剖“逆淘汰”社会现象的一只麻雀这个有点猛!
浏览量:1045 回帖数:0
1楼
8.与生物医学部排斥全时回国数年的原普林斯顿大学讲席教授施一公做法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另外的学部选出在候选时尚未全时回国工作的国外教授;
9.两年前,未全时回国、也非美国院士的华人材料科学家被推选为外籍院士,表明还有其他学部珍惜和支持国外成长的优秀华人科学家,而在生命科学,有突出贡献海外华人生物学家,包括为中国做出重要贡献的、已经全时回国的、改革开放后第一位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大陆华人,却不为生物医学部提名为外籍院士;
10.从生物医学部的具体案例可见,重视的不仅不是学术水平,而且不是年龄、不是学术年资、也不是在国内科学贡献大小,水平低一点、年纪轻一点、年资低一点、国内工作少一点,都不是特别的问题,而在有些人面前低头排队的时间,有时可以起很大的作用。
在现有院士中有优秀科学家、也有公正和善良科学家的情况下,在科学记录十分明显的情况下,出现逆淘汰令人费解。是有些人缺乏判断力、还是折射中国某些文化陋习?有没有某些人不许他人高于自己的“惧才”文化、有没有因为不看才能而重拜把子叩山头的寨主“拒才”习俗,…?是否害怕报复,不敢依据事实提出疑问?
今天,中国引进的不过是同种同源同文的华裔科学家,就发生逆淘汰问题。如果以后中国真成为世界强国,必然像美国一样,需要在很多行业引进不同肤色和种族的人。逆淘汰继续存在会对我国发展带来什么影响,不是很难预料。
公开说合适吗?
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体制并不需特别改造、院士的待遇也不高。但是,这不是说院士就只能被恭
8.与生物医学部排斥全时回国数年的原普林斯顿大学讲席教授施一公做法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另外的学部选出在候选时尚未全时回国工作的国外教授;
9.两年前,未全时回国、也非美国院士的华人材料科学家被推选为外籍院士,表明还有其他学部珍惜和支持国外成长的优秀华人科学家,而在生命科学,有突出贡献海外华人生物学家,包括为中国做出重要贡献的、已经全时回国的、改革开放后第一位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大陆华人,却不为生物医学部提名为外籍院士;
10.从生物医学部的具体案例可见,重视的不仅不是学术水平,而且不是年龄、不是学术年资、也不是在国内科学贡献大小,水平低一点、年纪轻一点、年资低一点、国内工作少一点,都不是特别的问题,而在有些人面前低头排队的时间,有时可以起很大的作用。
在现有院士中有优秀科学家、也有公正和善良科学家的情况下,在科学记录十分明显的情况下,出现逆淘汰令人费解。是有些人缺乏判断力、还是折射中国某些文化陋习?有没有某些人不许他人高于自己的“惧才”文化、有没有因为不看才能而重拜把子叩山头的寨主“拒才”习俗,…?是否害怕报复,不敢依据事实提出疑问?
今天,中国引进的不过是同种同源同文的华裔科学家,就发生逆淘汰问题。如果以后中国真成为世界强国,必然像美国一样,需要在很多行业引进不同肤色和种族的人。逆淘汰继续存在会对我国发展带来什么影响,不是很难预料。
公开说合适吗?
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体制并不需特别改造、院士的待遇也不高。但是,这不是说院士就只能被恭
2007/9/2 6:35:36